昆明頂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在頂慶我們的熱情在于爲客戶提供高質、 高效的專業服務,我們將(jiāng)大型活動的策劃、 制作與執行進行高度整合,體現最高的行業專業水準!
非遺是什麽?是兒時興趣盎然的糖畫,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情,是驚豔滿堂的手工絕活,是令世界贊歎的中國智慧、中國之美。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2005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qǐ),將(jiāng)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爲我國的“文化遺産日”;2016年9月,國務院決定把“文化遺産日”調整設立爲“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爲集中宣傳展示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成(chéng)果搭建了重要平台。
雲南省2020年的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宣傳展示活動以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爲主題
雲南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
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
文化多樣性最爲典型的省份
26個世居民族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
創造出來多姿多彩
特色鮮明的文化遺産
雲南5個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既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迹,還有很多非遺在身邊,與你我息息相關。我國現有37項文化遺産、14項自然遺産、4項文化與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在55項世界遺産中,雲南則擁有5項,其中,麗江古城是我國第一個城市類世界遺産;三江并流是我國第一個系列世界遺産;澄江化石地是我國第一個化石類遺産;哈尼梯田是我國第一個冠以民族名稱的農耕文化類遺産。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古城區,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全城面(miàn)積達3.8平方公裏。
麗江古城是第二批被(bèi)批準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chéng)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有著(zhe)絢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蔔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别具一格。
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chéng)就(jiù),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雲南石林
石林彜族自治縣境内,海拔1500米—1900米之間,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是世界惟一位于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雲南石林形成(chéng)于2.7億年前,經漫長地質演化和複雜的古地理環境變遷,石柱彼此分離,無數的石峰、石柱、石筍、石芽、形成(chéng)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叢和丘陵于一身而顯得千姿百态的石林。雲南石林喀斯特無論是類型分布的多樣性、溶岩發育的獨特性、地質演化的複雜性、岩石機理的美學性還是人文風情的融合性、入内觀賞的通達性等等方面(miàn),在世界同類型喀斯特地區都(dōu)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區域是石灰岩與玄武岩交疊覆蓋演化成(chéng)的地質地貌,更是世界罕見。
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位于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産出地層爲雲南下寒武統筇竹寺組玉案山段黃綠色粉砂質頁岩中,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她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征,爲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爲5370萬年的生命起(qǐ)源、演化、生态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發現,不僅爲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非線性突發性演化提供了科學事(shì)實,同時對達爾文漸變式進化理論産生了重大的挑戰。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位于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元陽縣的哀牢山。
雲南多山,亦多梯田。哈尼梯田至今有1300多年曆史,規模宏大,分布于雲南南部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miàn)積約100萬畝,其中元陽縣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區,當地的梯田修築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線般從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蜿蜒至山腳下,級數最多處有3700多級,最陡的山坡達到45°,景觀壯麗。哀牢山哈尼梯田爲雲南梯田的代表作,被(bèi)譽爲“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條“江水并流而不交彙”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爲66公裏,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裏。
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内自北向(xiàng)南并行奔流,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涵蓋範圍達170萬公頃。途徑雲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彙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三江并流”地區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闆塊與歐亞大陸闆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chéng)世界上獨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觀。
遺産區内高山雪峰橫亘,海拔變化呈垂直分布,從760米的怒江幹熱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彙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觀異景。景區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異的雪山。與雪山相伴的是靜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羅棋布的數百個冰蝕湖泊。
雲南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産”
雲南文化遺産
見證著(zhe)雲南博大精深的曆史
碩果累累的雲南自然文化遺産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令人驕傲——
雲南自然文化遺産
數量巨大
令世人矚目
2007年以來雲南文物保護成(chéng)果豐碩,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0998處。
總數由原來的5300處增加到14704處,增幅位居全國第五位。
目前,全省共有文物保護單位5025項國家級和省級曆史文化名城(鎮、村、街)90處中國傳統村落708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154個村被(bèi)國家民委納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錄”共有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49家
雲南少數民族衆多“非遺”類别齊全特點鮮明
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完善。現有國家、省、州(市)、縣(市、區)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631項。
其中
傣族剪紙和藏族史詩《格薩爾》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傣族剪紙:最早見于傣族祭祀所用的紙馬,後來在佛教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下逐步發展豐富,被(bèi)廣泛應用于喜慶、宗教、喪葬及居家裝飾等方面(miàn)。其常見圖案有表現吉祥的龍、鳳、孔雀、大象、獅子,以及亭台、佛塔,房屋建築、菩提樹、蓮花燈,材料多爲紙、布、金屬片等,工藝特點爲刀、剪并用,作品線條連續穿插變化,勻稱流暢,構圖豐滿。
(“格薩爾”國家級傳承人和明遠在村民家中表演“格薩爾”)
藏族史詩《格薩爾》:廣泛流傳于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甘肅等省區藏族地區的一部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長篇英雄史詩,它的詩行已被(bèi)确認爲30萬—150萬行,被(bèi)譽爲世界最長史詩。在雲南省主要流傳于迪慶藏族自治州及麗江等地廣大藏族、普米族和部分納西族、傈僳族中。
考古成(chéng)就(jiù)引人矚目——
滇王金印
雲南的考古學成(chéng)果輝煌,著名的古滇國青銅器文化、滇王之印的發現以及晉甯石寨山墓地、江川李家山墓地、呈貢天子廟墓地等考古發現成(chéng)就(jiù),填補了雲南遠古文化的空白。
劍川海門口遺址
以維西哥登遺址、元謀大墩子遺址、昭通閘心場遺址、劍川海門口遺址、耿馬石佛洞遺址爲代表的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初期的遺址及墓葬;
羊甫頭古墓地
以昆明羊甫頭墓地、楚雄萬家壩墓地、曲靖八塔台與橫大路墓地、彌渡紅岩白沙地石棺墓、元江窪垤打篙陡墓地爲代表的青銅時代中期-兩漢時期的遺址;
硯山縣境内發現的大山村岩畫
墓葬以及岩畫、南诏大理國時期和元明清時期的考古發現都(dōu)取得引人矚目的成(chéng)就(jiù)。
一大批湮沒于曆史長河的雲南曆史文化,重新煥發出灼人的光華——
1992年
江川李家山第二次發掘
成(chéng)爲那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995年
“牛虎銅案”被(bèi)鑒定爲國家級文物
牛虎銅案
江川李家山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掘,90年代又進行了第二次挖掘,它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多,構思新穎,造型奇特,工藝精湛,展示了戰國末期到東漢初期古滇國的社會風貌。
劍川海門口遺址
2008年的發掘
入選了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海門口遺址出土:千年木樁
這個遺址被(bèi)證明爲“亞洲最大水濱式幹欄建築遺址”以及雲貴高原最早的青銅時代遺址。遺址中稻、粟、麥等多種谷物遺存共出的現象爲研究粟作農業向(xiàng)南傳播和稻、麥輪作技術起(qǐ)源的時間和地點提供了重要的物證。根據遺址分期,甚至有學者判斷,該遺址屬于“夏商時期雲南高原的一個方國”。
2015年
江川甘棠箐舊石器時代遺址
以發現全世界最早的
100萬年前的木制品
和100萬年前人類用火遺存
引起(qǐ)了全世界的關注
祥雲大波那墓地
1990年以來,已先後有昆明羊甫頭青銅墓地、富源大河舊石器遺址、江川李家山墓地、劍川海門口遺址、祥雲大波那墓地、江川甘棠箐遺址等6項重大考古發現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雲南成(chéng)爲中華考古輝煌成(chéng)就(jiù)的重地。
以紙質爲媒介和口傳文獻整理爲特點的雲南古籍整理和保護成(chéng)果豐碩——
2010年9月
“納格拉洞藏經”被(bèi)意外發現
被(bèi)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項目之一
2010年9月,被(bèi)幾個上山采藥的村民不經意間發現于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格咱鄉懸崖峭壁納格拉山洞内的“納格拉洞藏經”,有力見證了茶馬古道(dào)沿途地區思想、文化以及藏傳佛教交流互動的曆史。應該說,這些寶藏面(miàn)世時,欣逢盛世,“納格拉洞藏經”有幸被(bèi)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項目之一。
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大力支持和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組織實施下,曆經5年,“納格拉洞藏經”修複項目圓滿完成(chéng),共修複藏經2285葉。記者曾專程赴藏經修複現場進行過采訪、觀察,在“含金量”極高的修複工作中,在浸泡、澆洗、濕揭、挖補、鑲補、夾接、壓平、裁剪、打蠟等等一系列的修複工序之後,原先灰黑、殘缺、扭曲、粘連、結節的經片,居然煥然一新,閃爍出鮮活的光彩……曆史在經葉(藏經都(dōu)稱“葉”)中複活了。
雲南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古籍和口傳文獻,既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産的一個重要組成(chéng)部分。
據不完全統計,雲南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古籍有10餘萬冊(卷)之多,口傳文獻達4萬餘種。這些文字文獻古籍和口傳文獻的内容涉及政治、哲學、法律、曆史、宗教、軍事(shì)、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地理、天文、曆算、經濟、醫學等多個領域,基本涵蓋了雲南各民族先民生産生活的方方面(miàn)面(miàn)。
雲南文化遺産大大激發了雲南曆史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無限活力,讓七彩雲南的文化光彩,更加絢麗奪目。一起(qǐ)爲雲南點贊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号: